我有個朋友是個理想型,他有想法、有激情、愛折騰,他想放棄現有工作去找一份天使投資的工作,雖沒從事過類似工作,但憑借著內心力量的驅動,他花費了半個月時間研究這份工作,寫了一份行業投資分析報告,隨后投了簡歷。
這哥們如愿以償地收獲了面試邀請,看他給我描述時的神態還是有點小激動的,就此可以說明那份投資分析報告獲得了一定的認可。但面試時HR總監問了幾個問題把他問蒙圈了。
HR總監:“對你影響最深的一本書是什么,什么書名,作者是誰?”
他回答說了書中的幾個觀點,然后又說作者確實想不起來了。
HR總監:“平時看科幻電影嗎?”
他回答:平時工作比較忙,很少看電影。——多么冠冕堂皇的回答啊。
比勤奮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HR總監又問:“你對什么癡迷?癡迷到什么程度?”
他回答:除了工作、看些書,確實沒對什么事物癡迷過。
面完試他就覺得對這些問題回答得很糟糕,心里有些隱憂。在返程的路上,他收到了HR總監的回復,說“通過同事們的綜合測評,我們認為你的經歷不合適這份工作。”
他有點不甘心,問HR總監:“為什么面試沒通過呢?”
HR總監回答:“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不夠,缺乏遠見。”
這一句話刺醒了他,多么痛的領悟啊。
深度、廣度、遠見,這不僅刺醒了他,也深深刺醒了我。
再仔細分析那幾個問題,其實針對性很強。問什么書對你影響最深,意在考察你對這本書理解深度。因為做天使投資,深度思考是基本素質。問看不看科幻電影,意在考察對未來的關注程度。拿這個標準來衡量自己,才發現自己對很多問題思考程度都很膚淺。想到一、兩層之后,就很難深入下去了。
平時也喜歡看書,也買了不少書,但基本等于白看。僅僅記住幾個觀點而沒深刻理解書中的體系結構,不成體系的知識是沒有多大價值的??戳说珱]真正消化,不深入思考,就無法消化變成自己的東西,本質上跟沒看是一樣的。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叫《深度思考比勤奮更重要》,當時看完后也只記住這句話,沒什么切身體會。但經過朋友講述他的痛苦遭遇后,發現這句話太有分量了,于是又在網上搜索這篇文章認真地看了幾遍。
該文章是晨興資本的劉芹寫的一篇演講稿。
雷軍給劉芹打了一個電話跟他說:“我一直認為你做投資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你能不能告訴我,到底怎么樣才能做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你為什么投資能做得非常不錯呢?”
他當時給了雷軍一個答案,“我相信我極其勤奮。我相信天道一定能酬勤!我相信如果勤奮的話,一定能做一個非常好的投資者。”他本以為這個答案至少能得到雷軍的部分認同,結果沒想到,雷軍給了他一個讓人驚訝的反饋。這個答案就是天道并非一定酬勤。這個觀點當時給了他非常大的刺激。
后來他慢慢明白了,可能勤奮是必要的,但是勤奮是遠遠不夠的。
深度思考比勤奮更重要,但我認為深度思考決定人生。理解這句話需要明確幾個概念,什么是深度?深度是觸及事物本質的程度,深入理解事物本質是深,只了解事物表面是淺?!?br />
決定,意思是起決定性作用,但不是絕對作用。
細細研究各個領域成績斐然的大咖所做的演講、寫的文章,無不是對某個領域深刻思考的結晶,其思考的深度及遠見一般人望塵莫及。
馬云對電商的深刻理解及遠見成就了阿里;周鴻祎對流量的深刻理解,帶領奇虎發生天壤之別的變化;中航502所對離子發動機技術的深度研究和理解造出了世界最先進的離子發動機,使地球去火星的飛行時間縮短到39天左右。
但深度思考并不是深不可及的,我們通過不斷練習,是可以獲得這項技能的。一旦深度思考成為習慣,人生將大不同。
深度思考需要的前提
1、 內心意愿
再好的事自己不想做也無濟于事,內心有意愿才能開啟思考之門。
2、深度思考是自己的事
上學的時候有這個感覺,覺得學習是給別人學習的。在學校老師逼著學,到家家長逼著學。寫完作業了嗎?不寫完作業不準睡覺!考試不好,回到家還得挨揍。
長大后才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人和人的差距也是在畢業之后發生的。那些把讀書當成自己事的人、懂得自學的人,通?;斓枚疾粫?。深度思考始終是自己的事,一開始雖然很難深入,但時間久了有了自己的方法也就不難了。
3、一個自己喜歡的領域
之前看《星際穿越》這部電影。感覺如果沒有那種強烈的使命感和對親人的愛,庫珀是回不到地球的,同樣也談不上拯救人類了。你選擇的領域直接影響你日后成就的大小。
4、決心
光想是遠遠不夠的,沒有決心就會給自己找各種借口。“我沒時間,工作都累個半死還有心思想這個。”今天不下定決心深入思考、研究,明天遲早是要還的。
更重要的是,想成事一定要早,時間不等人啊。想不深刻思考就成就人生,甚至成為人生贏家,真的是白日做夢。上天只做了兩件事,一是創造環境,二是建立競爭。羚羊時時刻刻想著怎么跑過獅子,必須有這種決心,否則只會成為獅子的盤中餐。
找到自己深度思考的土壤,還得擁有一套開墾土壤的工具,即有一套深度思考的方法論。
深度思考的方法論
1、 可繁殖的知識量
可繁殖的知識這個概念是把知識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可繁殖的,一種是可繁殖的。比如“秦始皇是哪年統一六國的”,這種知識是不可繁殖的,但像“深度思考比勤奮更重要”就是可繁殖的,它可以讓你提高、進步,讓你變得更深刻。
不能深刻思考的根本原因是見識少,知識積累量不夠?,F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產生大量信息,但并不是每條信息都有價值。對信息首先要做的就是甄別有無價值。無價值的可以不看,重點是看有價值的。 真正聰明的人都是下苦功夫的,曾國藩讀書的原則是一本不讀完決不讀下一本書。真正的好書不能求快,快即是慢,快即是無,理解最重要。
2、思考頻次
針對問題多思、多想,李小龍曾經也說明過這個問題,他說不怕一個人會100種功夫,只怕一個人把一個招式練100遍。
好功夫需要速度、力量、技巧,練100種功夫每種都是淺嘗輒止,不能實戰,把一招練100遍往往可以一招致命。對一個問題若想深刻想個一兩遍想不明白了,通常都是很癡迷的狀態,除了睡覺不想,其他時間都在思索。
3、多維度思考
思考過程就像是盲人摸象的過程,努力從多層次、多角度看待問題。要多層次思考,不能想到一兩層就饒了自己。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把所有的問題都想全了。認識大象的過程其實是人類擁有的三種邏輯思維之一的結構思考邏輯,按照結構思考邏輯把各個部分找全。
4、細節
笑傲江湖第二季有個表演者叫沈小龍,他把打噴嚏分解開來演,很好玩。有時候我們對問題認識不深,一定程度上是對細節不掌握,僅僅了解個籠統的概念不往深里追求。追得越深認識就越深刻,事物的本質都是被一層一層表象包裹著,不追問到底還以為表象呈現的東西是事物本質呢,這就誤導自己了。
深刻是一種態度,事事不求細節,很難想象他能優秀到哪兒去。
5、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美國作者芭芭拉·明托寫的一本關于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邏輯的書。
金字塔原理是很好的思考和表達方法。在思考、表達的時候為什么要構建金字塔結構呢?
因為研究表明人類能夠記住、理解最多的項目是7個。比如你寫了一遍文章或做個演講,把下圖的論據A、B、C、A1、A2、A3……一股腦地講出來,恐怕別人很難理解。所以需要把多于7個的項目通過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組合成幾組,同組內的內容按照因果邏輯、結構邏輯、程度邏輯展開,然后以此類推。
人的思考過程都是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原理是觀點先行,先提出觀點,然后通過歸納和演繹思考論據,把論據找充分。
上層思想是下層思想的總結,下層是上層的解釋,這種結構就是疑問/回答式的,下層其實是對上層的回答。通過疑問/回答,不斷深入構成整個金字塔結構,寫出一遍文章。
6、概念清晰
以前看過一本幼兒教育的書,在嬰兒咿呀學語的時候父母說話往往都是把饅頭說成“饅饅”、把蟲子說成“蟲蟲”、把凳子說成“凳凳”。這本書建議別用這種語言和孩子交流,是饅頭就說饅頭,是蟲子就說蟲子,是凳子就說凳子。語言的基礎是文字,文字又是思想和邏輯的基礎,只有概念清楚,思想才能清晰、深刻。
7、寫作
寫東西是整理思路最好的方法,把所思所想出來與他人分享才能變成自己的。
寫東西的時候剛坐下來可能一點思路都沒有,但寫著寫著思路就打開了。寫東西是深度思考的過程,它會把存儲在大腦中不同區域的零散知識點調取出來,組合成有深度的思想體系。